《生死恨》中的爱恨问题

明原於2003年5月06日在〖中國京劇論壇〗發表

記得頭一回看《生死恨》的印像是韓玉娘這人的命運太苦了、太倒霉了,而程鵬舉這人值得韓玉娘如此念念不忘嗎?而梅派優美動人的唱腔會使人沖淡對這些人物的質疑。當然傳統戲曲牽強之處甚多且觀眾多已習慣,但我聽到不少人尤其是新觀眾看完全本<生死恨>的印象與我當初反應是差 不多的。

梅大師初創此劇有激勵民族意識抗日的時代意義,而悲劇則更能動人心弦,事實也證明《生死恨》比 《抗金兵》更受歡迎而流傳更為廣泛的多。據悉當初《生死恨》初演時程鵬舉曾舉發韓玉娘三次,而觀眾反應程鵬舉 “太不是東西”,與後來劇情無法呼應才逐漸改為現今版本。雖然在唱詞上韓玉娘對程鵬舉多所怨恨,但哭一句「程郎啊」,及<夢會>中安排更強調了韓玉娘是從一而終深思深愛著程郎 。

雖然愛與恨是對立的,但在愛情的範疇中愛與恨卻是相輔相成的,所以說“愛恨交織”,往往你的最愛就是害你最深的“冤家”,如<白蛇與許仙> 、<尤三姐與柳湘蓮>等等。

但由於《生死恨》劇情中韓玉娘與程鵬舉並無甚麼刻骨銘心的愛情過程,因此到後來使人感覺韓玉娘恨的力道無爆發性,正是此劇愛情力量不足的原因。當然韓玉娘一連串悲苦的遭遇皆因程鵬舉的疑心病而起,但程鵬舉的“負心”並不是 “變心”,韓玉娘只能恨程鵬舉這人多疑、軟弱的個性。以迷信的眼光來看程鵬舉是韓玉娘的命中白虎星,一見程鵬舉非傷必死 (博君一笑)。

當然京劇藝術的魅力不在於計較劇情的合理性,《生死恨》就是以唱腔取勝的最佳典型,梅大師的唱是如此動魄人心,聽《生死恨》想到的是梅蘭芳,而疏於理會韓玉娘的痴及程鵬舉的人格問題。

想不到由於《生死恨》的藝術力量使龍小姐對梅藝有了“生死相許”的開始。看龍小姐現場的戲應有三次都在北京,看完了戲都有一種感動;並不是其唱腔、身段多麼的打動我,而是強烈感受到舞台上的龍乃馨其執著與認真的精神,那是一種對生命熱情而又嚴肅的態度。

By: 何明原

 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